教育
来源: 新会博物馆, 编辑: , 发布时间: 2022-06-10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丨文物保护:
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反映了文物见证时代风华、文物展现时代风采、文物滋养时代生活、文物助力时代发展的丰富内涵。
那您知道“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故事吗?
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由来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就开始呼吁设立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各地也纷纷通过举行文物节、地方性文化遗产日活动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活动。
2001年3月,毛昭晰作为全国人大常委曾经在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向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提出设立“中华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日”的建议。
2005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提交了《关于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提案》。
2005年7月19日,郑孝燮、宿白、谢凝高、黄景略、李伯谦、吴良镛、舒乙、徐苹芳、傅熹年、常沙娜、谢辰生等11名学者联名致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倡议设立“文化遗产日”。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中国的“文化遗产日”由此诞生。
自2006年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以来,各地文物部门围绕文化遗产日活动的主题,结合当地文物工作的实际,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文物工作方针,大力宣传人民群众参与文化遗产事业的生动事迹,大力宣传文化遗产事业惠及人民群众的积极成果,“文化遗产日”逐步成为广大民众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传承中华文明的节日。
2009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从这一年起,国家文物局建立“文化遗产日”活动主场城市申办机制。浙江省杭州市成为首个申办成功的城市。江苏苏州、山东济宁、河南郑州、陕西咸阳、江西景德镇、重庆大足、河北承德分别于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申办成功。
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河南洛阳是2017年遗产日的主场城市。
文物保护人人有责,文明薪火代代相传。“让文物活起来”,新会区博物馆一直在行动,并将持之以恒、持续发力,依托馆藏文物特色,丰富服务形式,为公众提供多样化文博信息,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成果人民共享。